简历:幼时颇多坎坷,但她天资聪颖、心灵手巧,在七八岁时,就拿起外婆传给母亲的那把剪刀学着铰花,13岁时便成了村里有名的巧花匠。那时没有专业老师,更没有艺术学校,白凤莲就向长辈学,向同辈学。从山神庙的泥塑像学习造型艺术,从庙内墙画上学习构图艺术。留心观察山水花鸟的形象、神态,试着用剪纸去表现它们,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风格。70年来,白凤莲剪的纸花、绣的印花、捏的面花、画的农民画难以计数白凤莲的剪纸剪工精细、构图明朗、线条欢快、动感极强,富于浓郁的黄土情韵。改革开放后,安塞县开始挖掘整理民间艺术,白凤莲这颗埋在泥土中的珍珠得以大放光彩1979年,安塞县文化馆的干部慕名而来拜访她,白凤莲骄傲地说:我能变化形态剪一百种蝴蝶,不重样。说着就舞动剪刀上下翻飞,不一会儿,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蝴蝶,从她的剪刀下神奇地飞了出来,栩栩如生,观赏者无不称奇之后,中央美院教授靳之林上门为她做理论辅导,提高了她的艺术水平白凤莲多次到北京、上海、西安等地献技展艺,并到中央美院附中、西安美院讲学1994年,白凤莲应邀到法国表演剪纸,举办展出达3个月之久1995年,应邀赴美国访问1996年,省文化厅授予她陕西省民间美术家称号2001年,被中国剪纸研究会申报为世界民间艺术大师2002年她和安塞县白凤兰、高金爱、曹佃祥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民间艺术大师2004年4月,她的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《消逝的母亲河》大型展览